曹婉芬,女,1940年生于江苏宜兴,2005年正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0年第二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现宜兴方圆紫砂工艺有限公司专事壶艺创作。1955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师承先辈朱可心、后又随裴石民学艺,一度承著名艺人王寅春及顾景舟教泽,技艺功底全面扎实。作品秀丽大度,文气飘逸是她的艺术追求。
1958年任紫砂工艺班"小辅导老师",培训青年艺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受上级委派,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农民紫砂壶艺工作者,促进了紫砂壶艺的普及。
从业五十多年以来,造就了集各家所长之能,立承前启后之本,创自成一格的艺术特色。一生潜心于紫砂造型设计的研究和制作,创新设计数百件套作品。既不失历史传统文化,又融入了时代文化的理念,在国际及全国陶瓷评比中屡屡获奖,多次赴东南亚各国及港台地区展示及文化交流均受海内外人士的青睐和较高的评价。
朱可心,(1904~1986)出生于宜兴市丁蜀镇。宜兴紫砂名艺人,花货巨匠,一代宗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
生于宜兴蜀山,拜汪生义为师学艺,作品"云龙鼎"美国芝加哥博览会"特级优奖"。54年受命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名艺人有汪寅仙、李碧芳、谢曼伦、曹婉芬、王小龙、高丽君、倪顺生等,六十至七十年代设计新品达百余种,分别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所收藏。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分会会员,紫砂壶制作大师、著名陶瓷艺人、江苏陶瓷协会理事。
裴石民(1892-1976),原名裴云庆,又名裴德铭。宜兴蜀山人。著名紫砂艺 人。早年习艺,艺成后擅制仿古紫砂器,颇负盛名。善制水丞、杯盘、炉鼎等器,造型典雅别致,具有青铜器敦厚稳重之特点,尤以仿真果品最佳。有"陈鸣无第二"之美誉。成熟期间精品之作,以中小件为主,以古器作借鉴,以超凡的构思,能放能收,简繁匀称,既能作典雅脱俗的光素茗壶,又能作千姿百态之花货茶具,风格清秀不俗,技艺精湛严谨,在紫砂艺苑中独树一帜,为紫砂历史上求新求变,求精求妙,精而少,少而妙,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之一。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父辈定居宜兴上袁村。13岁时,拜赵送亭为先生,在其陶坊随金阿寿为师,学习紫矽陶艺。3年满师后,上门帮窑户当制坯客师。1921年起,因他制坯手艺特好,上海客户向他长期定制各式水平壶,他用印"阳羡惜阴室王"盖于壶底,"寅春"章盖于壶,从而名扬上海。后来,蜀山金石篆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赠,他宝爱此印,一生一直用这方印钤于壶底。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范建华,1964年出生于陶艺世家,2012年正高,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16年第六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第二届),2017年度无锡市优秀乡土人才。198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国大师吕尧臣为师,后随母曹婉芬进一步钻研壶艺,擅长制作花货及筋纹器的制作,作品古朴典雅,线条流畅,富精巧而秀美。
1988年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陶瓷造型设计,使设计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作品一揽各大奖项,深受壶友喜爱与推崇;《硕梅茶文具》获中国宜兴国际陶艺展二等奖、第七届全国陶瓷评比优秀奖;《鸣啸茶具》获中国传统工艺精品奖。
鲍玉梅,又名鲍玉美,1968年生于宜兴,2018年正高,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2016年第二届),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2023年第三届),师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1984年进宜兴方圆紫砂工艺一厂学习制壶技术,其母亲为一厂老艺人曹婉芳,个人勤奋、悟性。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国家一级(高级)技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名人、江苏工美“十大工匠”提名奖、江苏省五一创新能手、无锡市优秀乡土人才、宜兴市首届“文明紫砂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宜兴市陶协女陶艺家分会理事、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第五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