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春华,195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陶艺世家,87年毕业于江苏宜兴轻工业学校,1992年调进紫砂工艺厂研究所从事创新设计,现为宜兴紫砂名人,青年陶艺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业委员。2005年入编由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主办的大型国际文化交流的《世界名人录》。孔春华的作品作品特色是“方壶”、“绞泥装饰”、“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等,更具艺术魅力和个性特征,辨识度高、市场认可度高。其创作的“中国印壶”紫砂壶轰动京城,是圈内公认的紫砂实力派。
孔春华从学习传统入手,由师法自然而出,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并且勇于创新,在博采众长中汲取知识的营养,并且融进诗文意境、象形装饰,融进耳闻目睹的万象之境。创作了不少传统而富有新潮、文雅而不失大气的紫砂作品,以独特的工艺技术,在紫砂界脱颖而出。
在作品创作过程中,从继承紫砂优秀文化为基础,并不断创新,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使作品创作达到和谐统一、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多次获奖,受到收藏家、爱壶者的追捧和推崇。
宜兴紫砂从发端于北宋的羊角山古窑址一路走来,走过风雨,走过暖阳,以东方特有的行为方式,融和在人们的物质生活里,创作出诗意的空间,艺术的家园,承载的是古老的文明和当代的荣耀。紫砂园地,人才济济,艳若云锦的五色土造就了一代代壶艺好手,孔氏姐弟们就是同辈中的佼佼者之一。他们是传统功夫扎实、创新能力强的紫砂陶艺家。
“孔家壶”紫砂艺术品牌是孔春华在1990年与兄弟孔小明、姐姐孔新华、姐夫顾建军一同推出的,“孔家壶”以靓丽的青春活力、独特的工艺技术,在紫砂界脱颖而出。绞泥装饰是“孔家壶”的最大亮点,他们在考虑壶体造型设计的同时,充分利用绞泥装饰的手段,达到别样的效果。现在大多数绞泥纹饰呈不规则状,多是表现自然题材,如缤纷的花朵、浩瀚的沙漠抑或是苍茫的田野。
“孔家壶”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形成了绞泥工艺新的特点,其绞泥纹饰呈规则形状,形成一种简练有序的艺术美感。并且纹理不是简单镶嵌进去的,而是内外通透,这对不同泥料泥性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孔新华,女,1956年生于宜兴,2017年高工,“孔家壶”技术骨干,2007年入编《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名人集》。作品力求一丝不苟,擅长紫砂圆素方器、紫砂微雕的制作,绞泥装饰、光素器、方器。
1987年毕业于江苏宜兴轻工业学院,长期从事紫砂陶创作,其技艺娴熟,作品力求一丝不苟,擅长紫砂圆素方器、紫砂微雕的制作,绞泥装饰、光素器、方器手法精湛,并具多样性、作品新颖、造型古朴大方、和谐统一、并具实用艺术之韵。
孔小明,男,1962年出生于制陶世家,2014年高工。1992年进厂,受到潘持平老师指点和吕尧臣老师作品风格影响,1990年与兄弟孔春华、姐姐孔新华推出了“孔家壶”紫砂艺术品牌,紫砂绞泥技法,出神入化,目前宜兴可达此境界者,屈指可数。在方器的制作和创新上,“孔家壶”被行业是公认的实力派。
他奉行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被业界获得极好的口碑,作品多次获得大奖并被收藏界普遍看好。在创作过程中,作品在传统基础上,恰当地加上有规则绞泥纹样装饰,整体美观大方,极具艺术性、观赏性、实用性。做工精细挺拔,线条流畅自然,每件作品都溶注着作者的心和意,每件作品都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作品曾多次参加全国陶瓷展评与获奖。
孔春华作品造型严谨,做工精致,注意整体艺术效果,追求典雅的意趣。孔春华正处在技艺成熟、精力旺盛的年华,他不懈努力,刻苦耕耘,在壶艺装饰中创造出更臻完善的方法。
绞泥装饰是孔春华作品的一大亮点。他在考虑壶体造型设计的同时,充分利用绞泥装饰手段,达到别样的视觉效果。他的绞泥,展现了行云流水、木石纹理、大漠风情的自然美感,贴切、生动、优美,与反映的主题相一致,起到了较好的装饰效果。早在1993年,孔春华制作的“六方合欢犀皮漆纹壶”突破了紫砂壶的传统造型装饰,运用绞泥手法,将古代皮革磨损后的残缺美与汉代漆器工艺的图案纹饰美,融合于紫砂壶艺之中,在抽象的审美情趣中,表达出孔春华的大胆构思、丰富想象和聪颖的创作能力。形美法则的应用,熟练坚实的功底,都是他成功地创新绞泥作品的因素,也是他苦心孤诣、巧运匠心的结果。
绞泥工艺,是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色彩紫砂泥条,按设计要求叠放镶嵌,再切成多色泥片,按打身筒做壶的程序捏搓,拍打成片制作紫砂壶,形成色调对比强烈的不规则线条,恰到好处地在紫砂壶体上表现作者的装饰意图,充分体现出紫砂的古朴典雅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紫砂壶以素心素面,质朴文静而著称,各种装饰技法的运用则使紫砂壶呈现特有的肌理而极具美感,绞泥就是紫砂工艺中的一种特殊制作工艺,它要求制壶者既要有扎实的传统基础,又要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构思能力,既要有“光货”的功力,又要有“花货”的巧思。
绞泥工艺的传统制作手法有 “镶嵌法”、“包裹法”、“通透法”、“层叠法”、“揉合法”、“按压法”、“镶接法”、“层叠盘筒法”等。绞泥壶的画面是以壶身为母本,技法自然,绞泥为笔墨写意,或如峰峦叠嶂,或如江浪涌动,或生机勃发,或哲学理念,以求达至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绞泥工艺中怎样叠放镶嵌是关键,而且首先要考虑泥料的最佳烧制温度及其收缩率,尤其是各单色泥条的叠放,由于各色泥烧成温度不相同,容易在不同泥料的连接处产生裂痕,这是考验作者对泥料的泥性、火候认识的掌握程度。其次,泥料所特有的纹理、线条与中国水墨画中点线构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清晰优美而不张扬,含蓄庄重而富于表现力,而概括与抽象是绞泥构图的最大特点,绞泥图案纹理要明晰、简练、圆润、不繁杂,好的绞泥壶其色调对比强烈,看似虚,却为实,虚实并身,融合得体,无雕琢之痕,浑然一体,让人感悟到它的动态美和气度美,节奏美和韵律美。
“绞泥在手,千变万化”,那些五颜六色的彩泥在技艺高超的制壶名家手里,“绞”出来的纹样可以与笔墨效果相媲美,而诸种泥料的巧妙搭配,使得画面纹理清晰、过渡自然、浑然天成,有的灿若金银,有的似流云霞彩,色泽和寓意妙不可言。
紫砂方器的制作很不容易,是颇见功力的。孔春华的“钱途无量壶”、“金钱豹方壶”、“吉祥如意壶”、“翔鹰壶”等,无一不是通过点、线、面的巧妙结合与泥土的浑然配置来体现紫砂壶的形象美,达到方中寓圆、方中求变、线条流畅、平稳庄重的技艺效果,有的似优雅的散文,有的如昂扬的歌曲,使人赏心悦目。壶体的造型也充盈着开放性与时代感。他在突出方壶艺术效果的同时,无疑也夹裹着对艺术的探索与创新,对唯美的追求与寄托,所以其作品是唯美的、精致的,也是抒情的、寓意的。
孔春华在紫砂艺术的求索中是成功的。一把砂壶就是一份汗水,一个突破就是一番开创。他的作品在全国或省市的评比中屡屡获奖,这就是大众对孔春华艺术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孔春华的作品蕴含了浓厚的传统文化
结合了万事万物的形态特征,才有着独具一格的气场
一直受到众多壶友,尤其文人雅士的偏爱或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