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宋开始,文人士大夫开始流行植菖,就是将溪头畔间的菖蒲,移植到文房盆栽之中。甚至有无菖蒲不文人的说法,可见菖蒲在文人心中的地位。
菖蒲,是文人书房里的别致生趣,是雅士桌案上的清逸俊秀,她素雅天然,坚韧质朴。深受文人墨客所喜爱,是读书人和成功人士不可或缺的文房雅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养菖蒲首先要先了解蒲盆,更何况蒲盆本身也是赏玩菖蒲的重要内容。
要想菖蒲与蒲盆相得益彰,只有选择合适的盆器才能凸显菖蒲的美。合适的菖蒲盆不仅需要透气排水性好,还需富有文化韵味。
而宜兴紫砂盆就具备这样的特性。
宜兴紫砂花盆是经过精挑泥料、炼制、成型后烧成的,由于内外不施釉,它的具有优异的排水透气性,非常适宜菖蒲生长。
紫砂盆烧成后色泽沉静、造型多样,古朴、内敛、极富特色,与菖蒲相辅相成,加之制作精细,后期有文人与陶刻名家参与制作,款识、题铭、书画、雕刻等融入其中,浓浓的传统文化韵味和古典之美,为其它盆所不及。
申洪良,爱好盆景40年,中国著名的古盆收藏者和鉴赏家,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副会长。国内现有很多精品好盆经过其手或收藏,在古盆鉴定上很有话语权,2011年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评为“中国盆景艺术大师”。
施小马,1954年生于宜兴,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当今实力派中流砥柱,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陈国良、季益顺、江建翔)。其父为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制壶名艺人),1971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陈福渊学习。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此《菱花盆》是紫砂大家施小马老师以故宫博物院所藏清早期渣斗盆(申洪良老師亦藏一件)為原型,倾力精心设计制作而成。
盆型是荷花型,盆口,颈、腹随形,凸凹有致,口颈部外撇如同盛开的荷花花瓣,底部如同一个底座。此盆的造型和制作工艺相当复杂。平面上分成九个花瓣,用九个泥片拼接而成。
多位现代紫砂工艺大师上手渣斗盆后,无不感慨虽能理解此盆的成型工艺,但无任何把握复制类似复杂程度的筋囊器。
施小马大师为创新此盆颇费心力,不仅亲手制作了很多工具,更无数次修改线条,前后打样耗时超过半年方才定稿。
原盆无足,施小马大师为之增添了大云脚,虽增加了制作难度,但成品比例协调,造型之完美,有摹古之意,更追新颖之韵。
此盆为限量款,收藏实用兼具。开始预定啦!!!数量有限,满额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