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名家汪寅仙介绍

汪寅仙,女,生于1943年6月12日,江苏省宜兴丁蜀镇人。1956年考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先后从师吴云根、蒋蓉、朱可心等,后又深得顾景舟大师的指导。1976年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日用陶瓷美术设计"培训班进修学习。30多年来,她酷爱紫砂艺术,勤恳研习,力求创新,在壶艺中兼容紫砂各派技艺之长,是现代陶艺大家之一。她的作品造型严谨,追求内涵、典雅、意趣,技艺精湛,并善于将自然美的生态注入于壶艺之中。她的作品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作品先后在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苏联、捷克、德国、葡萄牙等国家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展览,深受好评。

国大师汪寅仙,以超凡的境界,卓越的艺术成就,早已驰名遐迩,誉贯中西。她将对大千世界中自然万物生灵的感悟,用自己的智慧、一双巧手升华成为一件件紫砂艺术珍品,在带给人们以美的愉悦、生活享受的同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获奖荣誉

人们没有忘记这样一位可亲可敬紫砂艺术的优秀传承人,紫砂技艺的一代佼佼者。她的努力、勤奋、宽厚、质朴得到了人民的赞誉,宜兴紫砂史,记载了她坚实的步履和荣誉:

汪寅仙获奖荣誉 汪寅仙获奖荣誉
作品推荐

精选原一厂老紫泥作胎,泥料珍贵,历经岁月的温润感使人心生喜爱。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此器取自生活中优美的旦形轮廓线条构成,壶的主体似一个蛋形的实体,提梁是蛋形的虚体,一虚一实对比强力,他的轮廓不仅有瞬间美,而且富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同乐提梁充分体现了紫砂工艺处理上全手工特殊的工艺技法,一虚一实,虚实相补,蕴藏着活力,自然形体美与壶艺美融合着一体,同乐矣!

宜兴紫砂壶名家汪寅仙作品《同乐壶》
宜兴紫砂壶名家汪寅仙作品《束柴三友》

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把君子之交淡如水实则浓于酒的含义演绎得淋漓尽致。此壶构思脱俗,技艺精绝,文化品味极高,是一件完美的紫砂佳作。

采用了原矿紫泥制作而成,容量为400cc,杯子肚大口宽,圆润饱满,线条过渡平缓柔和,口沿如人的衣领,前后逐渐过渡,最终变为一敞口,把处由两个圆环相扣,设计精巧,但又便于端握。

壶身由姚志源刻绘“清风明月,近水远山”,落款“志源铭于古阳羡”,底款印章『汪寅仙』,此《双竹圈公道杯》,汪大师一生仅做过此一件,孤品,有眼力的藏家绝不容错过。

宜兴紫砂壶名家汪寅仙作品《双竹圈公道杯(孤品)》
大师出生

宜兴市丁蜀镇小桥南,1943年6月12日汪寅仙大师出生于此。青龙山日寇的炮楼,丁南村血腥的屠刀,伴随着大师的降生。人们常说,苦难能砥砺人的精神意志。国难家仇,是大师一生难忘的童年记忆。

祖父的死难,祖母的凄苦,父亲的辛劳,使这个以陶业谋生的家庭早已不堪重负。然而父亲还是咬咬牙说一声:“林仙,你要去读书。”“读书”,这对小小的她是一个多么向往的神圣。

伴随着解放军雄壮的进军步伐,丁蜀人民获得到了新生。林仙怀揣着希望的梦想,背上书包,毕恭毕敬地来到进化小学。老师一个笔误,将“林仙”写成了“寅仙”,从此先生给的名,伴随了大师的一生。

汪寅仙大师说明
大师学艺

1956年,汪寅仙小学毕业,当时家长收入低,子女多。她向父亲提出要辍学务工,为家长分忧。11月恰逢蜀山陶业合作社紫砂工厂招工,年仅14岁,汪寅仙开始了自己的紫砂生涯。

汪寅仙大师说明

紫砂厂的老辅导吴云根,是汪寅仙的第一位师傅,她心灵的聪慧,手脚的勤快,艺术的天份让老辅导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见她特别喜爱紫砂花货,一日,老师向同为辅导的朱可心推荐:“师弟,寅仙这个小佬喜欢花货,你带她可能更有出息。于是汪寅仙转入恩师朱可心门下继续深造。”

之后,汪寅仙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先后于1958年随蒋蓉大师学艺,并得到王寅春、裴石民、顾景舟等紫砂辅导们的精心指点。扎实的基本功,勤奋的多面手,汪寅仙在紫砂工艺厂的广阔天地里完成了从雏燕到雄鹰的升华,新一代名师从此翱翔在艺术的长空。

薪火传承

精湛的技艺,踏实的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和全厂职工的赞许。学徒期满,她的工资评定被破格晋级。从此,她更是厂内公认的“忙人”一个。

汪寅仙大师说明

她忙,要参与班组的建设,“生产班长”“小辅导”的旗下有学生47名,还要参与紫砂研究所的管理。

她忙,要参与厂里的技术改造,试验注浆成型,学习机械化进程。

她忙,要参与新时代紫砂工艺的对外交流,“圣思桃杯”、“光明印包”、“紫砂葡萄杯”、“十二头鱼形文具”相继出自她灵巧的手。

汪寅仙大师说明

她忙,要接受上级委派的国家礼品任务,“风卷葵壶”……相继出炉。邓小平,邓颖超先后访日,省委、政府领导出访,汪寅仙的作品带去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她忙,要参与中国工艺美术界,紫砂艺术界难以计数的展览、评比和影视的拍摄和讲座。故宫博物院,中南海紫光阁,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山东,大连,广州,上海。中国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电影制作厂,都有她不知疲倦和笑容可掬的身影。

她忙,要不断读书学习,勤奋著作。她的笔下,为我们留下对紫砂前辈的缅怀,也留下了对紫砂艺术的感悟,更留下了对自己祖辈的追忆和对子女儿孙,学生徒弟的眷恋。

她忙,更是在探索自己人生道路的不断奉献和对紫砂艺术的不倦追求。多年来,她培养了无数的紫砂新人,热心捐壶捐款,助残救灾,到学校免费授课开班,到媒体弘扬紫砂文化。

人们不禁惊叹:她单薄的身架,一位并不强壮的女性,哪来这么多超于常人的能量和精神。她的回答质朴而纯情:“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是党的培养,师辈们的关怀,是博大精深的紫砂文化造就了我汪寅仙。我要感恩,我要回报党和时代对我的厚爱和真情。”

作品拍卖

“壶如其人,大师的紫砂壶为何与一般的壶不一样,便在于大师的壶是其人格和人生经历的高度浓缩。”汪寅仙大师将对大千世界中自然万物生灵的感悟,用自己的智慧、一双巧手升华成为一件件紫砂艺术珍品。

汪寅仙紫砂壶拍卖行情
汪寅仙紫砂壶作品拍卖价格

汪寅仙大师就像一个时代里紫砂的样子,成长在国家历史转变的进程里,在艰难中刻苦奋进,积极向上,在成就时,以一颗感恩的心和行动反哺这个时代的赋予。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时代,不仅仅有汪大师,还有很多优秀的紫砂传承人。今天,我们向汪寅仙大师致敬,是不忘初心,不忘那些接力传承的人。

名镇陶都抟紫砂,“金花”首枝属奇葩。

学艺少年人称道,转学多师自成家。

不随沧桑变宗旨,唯愿艺德放光华。

手上塑器大匠艺,心驻松柏品自佳。